24.2摘录

status
Published
type
Post
slug
24-2-clip
Column
date
Feb 12, 2024
summary
tags
clip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 时至今日,历史大多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被征服的蛮族经常被赋予最精彩的台词。卡尔加库斯没能激励他的战士赢得胜利,但是开战之前,塔西佗借他之口发表的批判罗马帝国主义的演讲,却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引起了蛮族世界的共鸣:“罗马人是蹂躏世界的强盗……如果他们的敌人是富足的,那他们就贪得无厌地掠夺敌人的财物;如果他们的敌人是贫穷的,那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把敌人置于他们的魔爪之下。东方也好,西方也好,哪儿都不能使他们感到满足。全人类中也只有他们才对无论穷富的人都怀着同样迫切的贪心。去抢、去杀、去偷,他们竟把这些叫作帝国;他们造成一片荒凉,却称之为天下太平。”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征服不列颠蛮族(二)
      Show in the book
  • 曾经有一个时候,统治着我们的是一个国王,而现在我们的头上却来了两个国王:一个屠杀我们生命的总督,一个掠夺我们财产的行省代理……对受他们统治的臣民来说,都是同样遭殃。这个手下的骄兵悍将,那个手下的恶仆狠奴,都一齐向我们施行凶暴和凌辱。什么都逃不过他们的贪婪,谁都逃不过他们的淫欲。在战争中,那些身强力壮的人肆意劫杀,而现在呢?在我们家里抢劫的、掳走我们子女的、强迫我们去当兵的,却大多是一些不中用的懦夫,好像布立吞人不懂得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国而牺牲似的。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布狄卡起义
      Show in the book
  • 托勒密王室的所有女性都叫克娄巴特拉,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高贵的父亲的女儿”。罗马人对她的恐惧和憎恨都达到了极致,正如W.W.塔恩(W.W.Tarn)所说的那样:“罗马从来没有畏惧过任何国家或个人,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汉尼拔,另一个是个女人。”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15章 克娄巴特拉七世:克诺珀斯的荡妇女王
      Show in the book
  • “对普通人来说,他是运气不好的例子,而对那些有见识的人而言,则是自私和野心的证明”。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克拉苏防守
      Show in the book
  • 正当克拉苏在权衡他的选择时,一个名叫亚里阿姆尼斯[Ariamnes,或阿布加鲁斯(Abgarus),或马扎拉斯(Mazaras)]的阿拉伯酋长找到了他。这个人曾经为庞培效力,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亲罗马的,但是普鲁塔克道出了真相,这个家伙“狡猾而又机警,在他的引导之下克拉苏走向毁灭的道路。虽然罗马人遭遇各种不利的逆境,但他是使其全军覆没最主要和最致命的因素”。他想诱使克拉苏离开河边的安全地带,进入开阔的平原:帕提亚人从来没有考虑过正面进攻,而是想要设法包围克拉苏。亚里阿姆尼斯被特指为“那个蛮族人”(the Barbarian),他的能言善道也是公认的。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克拉苏防守
      Show in the book
  • 我认为预知未来也可能是一种不幸……比如马库斯·克拉苏。当他的权势和财富登峰造极时,如果知道自己注定要在幼发拉底河对岸失去儿子和军队,自己也将在屈辱中死去,对他来说,这又有什么好处,又算得上什么祝福呢?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13章 帕提亚射击:克拉苏在卡莱
      Show in the book
  • 章的“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他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米特拉达梯成为本都国王
      Show in the book
  • 他对希腊文化的喜爱被他的生活方式抵消了。本质上,他是一个东方君主:多疑、残忍、嗜杀——后来兵败时,为了不让后宫的五百名女眷落入敌人手中,他把她们全都杀死了(参见本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米特拉达梯成为本都国王
      Show in the book
  • 他依靠恐惧而不是忠诚来统治国家。他怀疑自己的守卫,晚上由一头公牛、一匹马和一头牡鹿来守夜,一有危险的迹象,这些动物就会叫醒他。要是他能想得到,“让他们恨我吧,只要他们怕我”这句话一定会成为他的名言。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米特拉达梯成为本都国王
      Show in the book
  • 走出罗马城之后,朱古达回头张望这座城市,留下了罗马历史上著名的蛮族语录之一:“这是一座准备出卖的城市,而如果它碰到一个买主的话,它注定很快会灭亡的!”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一次战役:罗马的失败
      Show in the book
  • 用钱买来的奴隶尚且不能容忍他们的主人给予他们的不公正的待遇,生来就应当执掌权力的罗马公民却要耐心地忍受奴役吗?但是把持了我们国家的人是何许人?他们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犯过罪,手上沾满了鲜血,贪得无厌,无恶不作,而与此同时却又扬扬自得、自视甚高,他们把荣誉、名声、忠诚——简言之,一切光荣和可耻的事物——都变成谋取私利的手段。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一次战役:罗马的失败
      Show in the book
  • 撒路斯提乌斯用朱古达来凸显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的堕落。在谈到当时的道德风气时,他问道:“有谁不是同他们的祖先比财富和豪奢,而是比公正和勤劳呢?”为了对摧毁迦太基之后发生的“和平分裂”表示反对,他写道:“对敌人的恐惧保存了国家的美好的道德风尚。但是当人民的内心摆脱了那种恐惧的时候,由繁荣幸福造成的恶果,即放荡和骄横,便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了。这样,在苦难时期他们曾经渴望过的和平,在他们得到之后,却表明它比苦难本身更加残酷和辛酸。”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8章 朱古达:解放非洲的斗争
      Show in the book
  • 瓦莱里乌斯·马克西穆斯在公元30年创作的《名人名言录》(Book of Memorable Doings and Sayings)中评论道:“维里亚图斯之死是双重的背叛,一重是被他的朋友们,因为他死于他们手中;另一重是被昆图斯·塞尔维利乌斯·凯皮奥,因为他表面上承诺网开一面,背地里却煽动这桩罪行。他的胜利不是赢得的,是收买来的。”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背叛和死亡
      Show in the book
  • 但讽刺的是,征服是相互的。正如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Graecia capta ferum uictorem cepit)如果说罗马是军事上的胜利者,那么希腊则从文化上反攻。这一次罗马人成了蛮族。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6章 征服希腊:希腊东部的抵抗——腓力五世、安条克三世和马其顿的珀尔修斯
      Show in the book
  • 官级别的使者,建议普鲁西阿斯谋害他的宾客。”然后……他喝干杯子里的毒药。汉尼拔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战后的汉尼拔
      Show in the book
  • 他说:“对于像我这样一位可恨的老人——罗马人一直在等候他死亡——这段时间已经非常冗长,现在让我来减轻他们的畏惧和忧虑。战胜一位手无寸铁、遭人背叛的老人,弗拉米尼乌斯并没有获得光荣的胜利。这一天将确凿无疑地证明,罗马人的道德标准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虽然皮洛士是他们的仇敌,是对意大利的直接威胁,这些罗马人的祖先却曾经向他发出警告,让他小心遭人毒杀的危险。而这些罗马人自己却派出执政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战后的汉尼拔
      Show in the book
  • (通过将叙拉古的战利品带回罗马)教导那些无知的同胞,体验希腊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尊敬和钦佩的心理,他认为自己比起希腊人更感到莫大的光荣。”马克卢斯的行为引起了一系列围绕艺术品归属权的伦理问题:我们为什么珍视艺术品?它应该属于谁,属于哪里?战争中应该如何对待艺术品?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罗马到处都是希腊的雕像和绘画,其中很多都是大师之作,它们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公开展示,对普通罗马人的性格和品位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文化上,罗马慢慢变得越来越接近希腊,也就越来越远离蛮族。不过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人将希腊艺术进入罗马视为罗马社会道德沦丧的肇始,比如李维:“(来自叙拉古的雕像和绘画)是从敌人那里得到的猎获物、合法的战利品,由此开始了对希腊艺术品的赞赏和放肆地到处劫掠庙宇与所有圣地的行为。”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二次布匿战争
      Show in the book
  • 几年后,“拖延者”费边·马克西穆斯也从塔兰图姆带回了许多雕像与绘画,包括一尊赫拉克勒斯的青铜巨像,他将这尊塑像竖立在卡皮托山。现在,我们开始看到“理智的老派罗马人”与以费边·马克西穆斯和马克卢斯为代表的、希腊化的新派罗马人之间的分歧。罗马的保守派对于鼓吹希腊文化的优越性深恶痛绝,但是马克卢斯毫无悔意:“如果能够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二次布匿战争
      Show in the book
  • 但是,这不适用于汉尼拔,至少不完全适用,因为我们的文献经常夸大他的才干,既是为了给罗马人在他手中遭遇的失败寻找借口,也是为了给他们自己的胜利增添荣耀。正如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所说:“真相难得干脆,绝不简单。”
    •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5章 门口的汉尼拔
      Show in the book
      看到这种场景在20世纪又发生,我竟不知该说什么
      历史总是在重演。公元前137年,凯尔特伊比利亚人又一次允许战败的罗马军队毫发无损地离开,罗马元老院又一次拒绝批准条约,打破了允许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独立的承诺。于是,战争继续进行,最后在“迦太基的毁灭者”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的手中结束。他将努曼提亚围困了八个月,使城中居民饥饿难耐,甚至同类相食,最后不得不投降。这座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卖为奴隶,西庇阿又得到了“努曼提亚征服者”的称号,举行了凯旋式。总之,以最典型的罗马人的方式,“任务完成了”。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背叛和死亡
      More Notes
      日本学者也讲过这个,看来不是原创
      通过维里亚图斯与伊都卡人民的关系,狄奥多罗斯进一步把他塑造成一个讲话直率、自学成才、洁身自好的人。伊都卡人在效忠他还是罗马人之间摇摆不定,维里亚图斯便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让他们看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一个中年男人娶了两个妻子,其中年轻的那个希望她的丈夫看起来和她一样年轻,便把他的白头发拔掉了;年长的那个则把他的黑头发拔掉了。最后,这个男人的头完全秃了。同样的命运也在等待着伊都卡人:罗马人杀死他们的敌人,卢西塔尼亚人也杀死他们的敌人,你们的城市很快就会变成不毛之地。”
      From《
      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
      》第二次卢西塔尼亚战争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揭示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包括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书中强调,是帝国创造了皇帝,而非皇帝造就了帝国。罗马人对于权力、公民权、责任、政治暴力、帝国、奢侈和美的许多基本假设是在同罗马人和他们作品的对话中形成的,并得到了检验。书中也提出了关于罗马政治制度的重要争论,即人民的声音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中有多大影响力,谁控制着罗马,我们应该如何刻画这一罗马的政治制度。
我不再像过去那样天真地认为,我们能直接从罗马人那里——或者说从古希腊人乃至其他任何古代文明那里——学到很多。无须了解罗马军团在两河流域或是面对帕提亚人时遇到的困难,我们就能明白为何今天对西亚进行军事干预可能是不明智的。我甚至不确定那些自称遵循了恺撒战术的将军是否只是出于自己的想象。虽然就像我试图所解释的,罗马人在公民权上的某些做法听上去很有吸引力,但想象它们在许多个世纪后还适用于今天的情况则是愚蠢的。此外,和我们一样,“罗马人”对于世界如何或应该如何运营也意见不一。没有简单的罗马模式可以遵循。事情能那样简单就好了。但我越来越相信,通过与罗马人的历史,与他们的诗歌和散文、争议与争论打交道,我们能够学到很多关于自身和过去的东西。西方文化拥有非常多样化的遗产。幸运的是,我们不仅是古典时代的继承者。然而,至少从文艺复兴以来,我们关于权力、公民权、责任、政治暴力、帝国、奢侈和美的许多基本假设是在同罗马人和他们作品的对话中形成的,并得到了检验。我们不想把西塞罗作为榜样,但就像我在本书开头所描绘的,他与破产贵族或民众革命者的冲突仍然是我们有关公民权利观点的基础,并为政治异议者提供了一句口号: “喀提林啊,你要考验我们的耐心到什么时候?”而塔西佗借罗马在不列颠的敌人之口所表达的将“荒凉”伪装成“和平”的看法仍然回响在对帝国主义做出的现代批判中。此外,被归于那些最令人难忘的罗马皇帝们的骇人罪行不断提出过度专制和恐怖统治的分界线何在的问题。无论我们将罗马人英雄化抑或妖魔化,都是在伤害他们。但如果没能认真对待他们,或者终止与他们进行的长期对话,那么我们就会伤害自己。我希望本书不仅是“古罗马史”,也是和“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对话的一部分。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后记 罗马的第一个千年
Show in the book
但出人意料的是,每人身旁的标语并非与他们所擅长的政治、科学、法律或伦理学相关,而是关于排泄的,采用了熟悉的粪便学主题(见彩图15)。泰勒斯头顶的文字是“泰勒斯建议排便困难者要用力”;梭伦头顶的是“为了排便顺畅,梭伦拍着肚子”;喀隆的则是“狡猾的喀隆教人悄声放屁”。七贤下方是另一排人物,一起坐在多厕位的公共厕所里(这是罗马世界里的一种常见布局)。他们同样说着如厕格言,比如“上蹿下跳,完事更快”和“来了”。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11章 有产者与无产者
Show in the book
从公元68年开始,在尼禄死后的20年里,帝国东部至少出现过3位带着里拉琴的假尼禄,这些人自称是皇帝本人并对权力提出主张,他们表示皇帝没有像传言中那样自杀,而是仍然活着。他们很快都被镇压,但骗局本身表明,在罗马世界的某些地区,尼禄受到人们的深切怀念:没人会假扮成普遍遭人憎恶的皇帝来寻求权力。这种历史怀疑主义是有益的。但它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无论苏维托尼乌斯和其他古代作家的观点如何,个体皇帝的品质和性格对帝国大部分居民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会过多影响罗马史及其重要发展的基本结构。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10章 14位皇帝
Show in the book
想象盖乌斯是一个无辜和仁慈的统治者,却遭到了可怕的误解或不断的误读,是幼稚的。但很难不得出如下结论,即无论这些关于他的故事包含了多少真相,它们都包含了事实、夸张、故意误读和纯粹臆造,这些元素不可分割。它们大部分是在他死后创作的,主要是为新皇帝克劳迪乌斯服务,后者登基的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除掉他的前任乃是正当之举。就像让安东尼污名化对奥古斯都有利一样,对盖乌斯横加指责(无论事实如何)有利于克劳迪乌斯的统治,也有利于新皇帝手下那些想要与前任皇帝撇清干系的人。换句话说,盖乌斯可能因为残暴而被刺杀,但同样可能的是,他因为被刺杀而被描绘成暴君。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10章 14位皇帝
Show in the book
人类身份的老皇帝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仍然很神秘。在给里维娅一个长长的吻之前,他对在场朋友说的最后几句话中包括一句含义特别模糊的希腊喜剧引文:“如果我演得好,那么为我鼓掌吧。”人们想知道,那些年里他一直在扮演什么角色?真正的奥古斯都在哪里?谁为他写了台词?这些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奥古斯都如何设法成功地大幅重塑了罗马的政治面貌,如何设法成功地在40多年间坚持自己的道路,又得到了什么支持,这些仍然令人困惑。比如,谁决定了他(或里维娅)的官方形象?新的军队服役和养老金方案背后经历过何种讨论,参与者有哪些?他能活那么久在多大程度上只是凭运气?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9章 奥古斯都带来的改变
Show in the book
当时的一些人持宿命论或者说是非常现实的态度,认为无论谁获胜都不会有太大区别。一则关于会说话的乌鸦的有趣轶事集中表现了这种观念。故事中说,当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后回到罗马时,他遇到一个普通工人,后者教会了自己的宠物乌鸦说:“你好,恺撒,我们胜利的统帅。”屋大维被这个把戏深深打动,赏给那人一大笔钱。岂知那人还有一个伙伴和他一起训鸟,但没能分到一杯羹。为了达到目的,此人跑去见屋大维,提出应该让自己展示另一只乌鸦。这对投机者原来巧妙地做了两手准备。当第二只鸟被带来时,它叫道:“你好,安东尼,我们胜利的统帅。”幸运的是,屋大维被逗乐了,只是要求第一个人把奖赏分给同伴。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9章 奥古斯都带来的改变
Show in the book
虽然材料丰富多彩,但不能从表面上理解它们。其中一部分不过是情色幻想,另一部分是对普遍存在的男权焦虑的经典反映。在古今历史上,一些男人通过同时渴望和谴责离经叛道的危险女性形象来证明自己对女人的主宰,这些女性被加诸于身的多属虚构的罪行、性放荡(这让任何孩子的父亲身份都遭遇了难堪的疑问)和不负责任的酗酒表明,他们需要男性施加严格控制。在意识形态上,埃格纳提乌斯·梅特鲁斯对微醺妻子毫不妥协的故事和关于克洛迪娅的狂野派对的传言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此外,在许多事例中,对女性犯罪行为、权力和放纵做出的可怕描绘常常与它们所宣称描绘的女性并不真的有关系,而是以此为载体对截然不同的东西展开辩论。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8章 大后方
Show in the book
他们真的解放了吗?就像我们将要看到的,这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自由。如果说刺杀恺撒成了有效铲除暴君的模板,那么此事还有力地提醒我们,摆脱暴君并不一定意味着摆脱了暴政。虽然刺客们提出了各种口号、高调呼声和崇高原则,但他们真正带来的和人民真正得到的是一场漫长的内战和永久的独裁统治。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7章 从帝国到皇帝
Show in the book
在许多方面,仁慈是恺撒担任独裁官期间的政治口号。但它引发的反对和赢得的感激一样多,原因仅仅在于,虽然它在很多方面可以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完全是君主式的美德。只有有权不这样做的人才有权展现仁慈。换句话说,仁慈是共和国自由的对立面。据说小加图就是为了逃避它才自杀的。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7章 从帝国到皇帝
Show in the book
公元前45年末,他引发了一场特别风波。这年的最后一天传出一位现任执政官的死讯,恺撒马上召开大会,选举自己的朋友盖乌斯·卡尼尼乌斯·雷比鲁斯(Gaius Caninius Rebilus)递补半天的空缺。这招致了西塞罗的一连串笑话:卡尼尼乌斯是个如此异常警觉的执政官,“他在整个任期内都不曾睡觉”;“在卡尼尼乌斯的执政官任期内,你可以相信没人吃过早饭”;“卡尼尼乌斯任执政官时,哪两人是执政官?”但西塞罗和许多保守派一样对此感到愤怒。因为这几乎比操纵选举更糟糕,它将罗马共和国的民选官职视若儿戏。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7章 从帝国到皇帝
Show in the book
简而言之,就像本章最后一部分所揭示的,是帝国创造了皇帝,而非皇帝造就了帝国。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7章 从帝国到皇帝
Show in the book
公元前133年的冲突显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人民权力的看法。当提比略说服人民投票罢黜反对他的保民官时,他的理由大致是“如果人民的保民官不再做人民期望的事,那么他就应该被罢黜”。这提出了一个在现代选举制度中仍然耳熟能详的问题。比如,应该把议员视作必须遵循选民意志的投票者的代表(delegates)吗?还是说他们是代议者(representatives),被选出来在政府面临的多变形势下自己做出判断?就我们所知,这是上述问题第一次在罗马被明确提出,和现在一样,当时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容易。一些人认为提比略的行为维护了人民的权利,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削弱了正式当选官员的权力。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6章 新政治
Show in the book
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不同利益间的平衡显然不像波利比乌斯所描绘的那样不偏不倚。穷人永远无法登上罗马政治的顶峰;平民永远无法在政治上拥有主动权;个体公民越富有就应该拥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这几乎成了公理。但这种形式的不均衡在许多现代的所谓民主国家中似曾相识:在罗马,同样只有通过民众选举和受到普通人的青睐,富人和特权者才能获得所竞争的政治职位和政治力量,但普通人的财力永远达不到使他们能够亲自参选所需的水平。就像年轻的西庇阿·纳西卡吃了苦头才认识到的,富人的成功是穷人给予的礼物。富人必须意识到他们依赖全体人民。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5章 更广阔的世界
Show in the book
他在讨论中使用的“民主”之类的字眼就很具有误导性。“民主”(demokratia)在政治和语言上植根于希腊世界。即便在其有限的古代意义上,甚至是对最激进的罗马人民政治家而言,它在罗马也从来不是一个战斗口号。在现存的大部分有保守倾向的作品中,这个词带有接近“暴民统治”的意思。询问共和时期的罗马政治有多么“民主”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罗马人为自由而战,而非民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让读者在他们对罗马政治的理解中始终注意到人民的存在,并且不把目光局限于当选官员和贵族元老的权力,波利比乌斯引发了一场至今仍未结束的重要争论。人民的声音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中有多大影响力?谁控制着罗马?我们应该如何刻画这一罗马的政治制度?
From《
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套装共3册)
》第5章 更广阔的世界
Show in the book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
文本涵盖了对罗马和希腊政治思想的比较,强调罗马的外向性和大规模国家的目标,以及希腊的内向视角和城邦的共同参与。同时,也讨论了贺拉斯的自相矛盾性,以及他作为奥古斯都的吹鼓手的复杂性。此外,还提到了奥古斯都如何通过神化领导人,看重权力和权力政治来赢得罗马人民的心灵。最后,提及了希腊人对神明的服从,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其意义藏在生命的开始和结尾,这些都只有神才知道。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古代的道德楷模也都是活生生的凡人,他们有突出的美德性格,但也不等于就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我们既没有必要将他们理想化,也不需要对他们求全责备。我们可以欣赏不同人的不同素质和性格。我们可以钦佩西塞罗的才智和广泛兴趣,他热爱共和,不仅是一位天赋极高的作家和演说家,还是一个诙谐有趣的人。我们也可以欣赏小加图的奉献精神和克己自律,他那宁折不弯的执拗反倒显出他的单纯和憨直。我们甚至还可以欣赏恺撒出色的战略和军事才能,还有他对政敌的宽大胸怀,事实上,从19世纪开始,很多人对恺撒有了好感。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5.小加图与西塞罗
Show in the book
远在普鲁塔克之前,西塞罗是最早站出来维护小加图声誉的。他在《论义务》中写道,小加图“天性就是无比的严正”,他的自杀是他的生存方式,“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去看暴君的那种面孔”。在小加图生前,西塞罗在写给他的一封信里说,在所有人当中,“你不仅超过了我所认识的任何人,也超过了我听说过的任何人”。然而,西塞罗和小加图之间还是彼此有所保留,西塞罗对小加图斯多葛式的过度严厉提出过批评。小加图对西塞罗也提出过批评,在他唯一留下的一封信件里,他称赞西塞罗,但也婉转地批评他太在乎个人的仕途。这两位共和国的最后守护者互相能推诚相见,都是正直、坦率、瑕不掩瑜的人物。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5.小加图与西塞罗
Show in the book
  • 小加图没有恺撒的军事才能,没有西塞罗的口才,也没有庞培的长相,但是他有一个更了不起的本领:他能要求自己和周围的人保持一种高得不近人情的道德水平,他能要求用一种比罗马政治成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人的行为。在现实政治里,这是很难做到的,但在道德理想的层面上,这样的影响也许还会继续存在。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作为自由和道德象征的小加图
      Show in the book
  • 小加图尤其对恺撒的野心和他对罗马秩序的威胁保持警惕,他认为恺撒想要主宰罗马,这是罗马共和的最大危机。但是,不幸的是,他过于强硬的立场把恺撒一步步推向与共和为敌的极端。公元前49年,小加图要求元老院正式解除恺撒任期已满的地方长官职权,并命令恺撒作为公民,不受地方总督法律豁免权保护地返回罗马。恺撒多次尝试进行谈判,甚至退让至放弃一切、只保留他的一个行省和军团。庞培对他的退让表示满意,但小加图和最高执政官兰图努斯拒绝让步。于是恺撒必须在回到罗马接受审判,或自愿流放、退出政坛之间二选其一。恺撒被逼入死角,于是他带领第十三军团(the thirteenth legion)越过了卢比孔河,从元老院夺取了权力。对罗马共和来说,这是不妥协的政治恶果。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作为自由和道德象征的小加图
      Show in the book
  • 小加图经常看到有人被带进苏拉的宅子里遭受酷刑。那时小加图才14岁,他问他的老师,为什么人们愿意走进那个像是地狱一样的地方,没有人反抗。老师对他说:“孩子,因为人们怕他胜过了恨他。”小加图对老师说:“那么,你为什么不给我一把剑,好让我杀死他,并让我的国家摆脱这种奴役?”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2.小加图之死和斯多葛哲学
      Show in the book
  • 起时被杀死了”。在这个小小的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到罗马内战的悲惨结果。塔西佗不会因为死的人地位卑贱,就把他的死亡当作“可以不惜牺牲的代价”。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4.“塔西佗陷阱”和历史的善恶必书
      Show in the book
  • 塔西佗是一位伟大的专制心理大师,例如他描述了专制统治者用金钱贿赂他人作恶的伎俩,反正花的不是他自己的钱,只要对自己有好处,花多花少都不心疼,罗马皇帝搞政绩工程是如此,犒赏听话的马屁精也是如此。塔西佗说,浪费别人的钱本来和浪费自己的钱不一样,但是心术不正的人总是把别人的钱当自己的钱来浪费,只有最不负责任的专制独裁者才能这么办事,“最贪婪的和最堕落的人们既没有土地也没有资金,他们剩下的只是助长他们为非作歹的那些东西”。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专制统治下的道德垃圾场
      Show in the book
  • 对这种事实上无法彻底改革的局面,塔西佗说,皇帝总是以稳固他的政权为第一考虑,皇帝坚信,“如果决定用法律惩处这些东西”,并坚持“那些长期治不好的痼疾也只能用猛药来医”,势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国家就要彻底垮台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想来想去,盘算来盘算去,还是不要急于投死,慢慢地死比较好一些。但是,这种苦衷皇帝只能自己心里有数,不能让人民知道,所以必须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把形势描绘得一片大好,把前途说得无限光明,无比灿烂。这样才能掩人耳目,过一天是一天,苟延残喘下去。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专制统治下的道德垃圾场
      Show in the book
  • 和贵族主义者李维不同,撒路斯提乌斯在政治上是一个平民派。他关注罗马腐败,认为除了奢侈与贪欲对罗马人的腐蚀,更关键的是贵族寡头的以权谋私和权金交易。就像他在《喀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里指责的那样,这些罗马权贵为了私利可以不惜卖掉罗马。这些人使得罗马成为一个肮脏的可以公然出卖良知的城市。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十 李维《建城以来史》
      Show in the book
  • 对波利比乌斯与李维的争论,我们可以说罗马的混合政制固然优秀,但是当罗马人开始腐败的时候,这个优秀的制度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十 李维《建城以来史》
      Show in the book
  • 在第1卷里有两个相似的强暴和变形,女事主分别是达芙妮和西琳克丝(Syrinx),她们都是月亮女神戴安娜(Diana)的随从,貌美而坚守贞洁。太阳神阿波罗追逐达芙妮,牧神潘(Pan)追逐西琳克丝。为了不被强暴,达芙妮变形成月桂树,西琳克丝变形成芦苇。但是,即便如此,她们仍然没能逃脱这两位男神的宰制,阿波罗宣布,月桂树是太阳神之树,潘神则把芦苇做成他吹奏的乐器。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4.《变形记》:性强暴下的人兽同体
      Show in the book
  • 姑且不论奥古斯都是不是一个伪君子,单就他为了通奸一事就这么绝情地惩罚自己的女儿,就足以让许多人把这位皇帝看成一个冷酷、残忍、野心勃勃的政治怪物。不能指望这样的人物会在乎世人对他有怎样的看法,对他来说,让所有人服从他的命令才是最重要的。奥古斯都只有用严厉的惩罚,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他,也才能让他们乖乖地服从他的命令。他对奥维德的严厉处罚,大概也与此有关吧。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九 奥维德《爱的艺术》《变形记》
      Show in the book
  • 2024-2-20
    • 在农神节(Saturnalia)的时候,罗马的奴隶显然能够比平时更自由、更坦率地对主人说话。贺拉斯的奴隶最近接触了斯多葛哲学,因此在农神节这一天借机向主人展示一下自己的“哲学体会”。这个奴隶刚刚学到这样一个斯多葛主义的观点,即智者以外的所有人都是奴隶,都是某物或某人的奴隶。于是,他要向贺拉斯证明,贺拉斯虽然是他的主人,但也是一个奴隶,是他自己性格的奴隶:好走极端、自相矛盾、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这位奴隶对他说:“你身在罗马的时候,却渴望自己能在乡间;你人在乡间的时候,又不假思索地赞美远方的城市。”(《讽刺诗》,2.7.28—30)贺拉斯对此无言以对,因为他自己就经常批评别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奴隶仆人还对贺拉斯说,你在晚上没有饭局的时候,就假装很高兴能待在家里独自吃晚餐。但只要有人请吃饭,你就跑得比谁都快。他还说,贺拉斯不喜欢独处,也不知道如何好好利用闲暇时光,总是懒惰成性,无所事事。“你给我这个当仆人的下达各种命令,但你自己也是一个命运悲惨的仆人,就像是一个木头傀儡,听由别人提线操控。”(《讽刺诗》,2.7.80—2)在这位奴隶的嘲笑中,我们看到一个自相矛盾的贺拉斯肖像:作为一个自由人,其实比他的奴隶还像奴隶。他是一个鼓吹简朴却生活奢华的伪君子;一边通奸纵欲,一边感叹人心不古。那奴隶反倒更像是一位智者,他问道:“谁才是自由的?”只有智者才是自由的,因为智者不惧怕死亡,不惧怕贫困,也不惧怕锁链,不在乎荣誉的光环,完全我行我素,命运对他也无可奈何。贺拉斯不得不承认这位斯多葛主义的仆人击中他的要害,他叹了口气,对仆人说:“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家伙,被自己的口腹之欲牵着走,闻到香味就鼻孔大开。我软弱,懒惰,如果你愿意,尽可以把我叫作饕餮之徒。”(《讽刺诗》,2.7.38—40)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4.人生哲理的幽默与无奈
        Show in the book
    • 今天的读者也许会关注故事对暴发户穷奢极侈和炫富、“炫学”的讽刺,当然可以找到许多笑点。但是,对1世纪的读者来说,在炫富这种笑点之外,还有讽刺暴君尼禄的笑点。在1世纪的罗马人面前,尼禄总是以讲究的衣装登场,极豪奢地反复开办盛宴招待客人。他自诩为艺术家,渴望众人目光,极其享受来自民众们的歌颂、欢呼和喝彩。也因为如此,尼禄在金钱上的肆意挥霍,导致国家财政面临即将破产的危机。为了填补财政危机的窟窿,尼禄肆意地流放、处死富裕阶层和贵族世家,并没收他们的财产。紧接着,他又继续挥金如土、毫无节制。相比之下,暴发户特里马希翁虽然身份低微,但他花的毕竟是自己的钱,他虽然与尼禄有相似的可笑之处——虚荣浅薄、假装喜爱希腊诗歌和艺术、喜欢表现、趣味庸俗——但他比尼禄可爱得多,也无害得多。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怡然自得的颓废和都市漂泊
        Show in the book
    • 通俗文化传统尽管受到知识分子和有文化人士的蔑视,但对我们今天从整体上了解罗马的文学现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它代表了罗马大部分居民的欣赏品位。通俗文化作品不受各种限制性规则的约束,它兴旺发达,许多文化人也都因此迎合它的趣味,做自我调整。而古典文学恰恰相反,它在种种限制与束缚中很容易在孤芳自赏、曲高和寡中慢慢枯竭。这在罗马世界和今天的中国都是差不多的。文化人最难以忍受的是下层人在文化上对他们的挑战,哪怕是对他们表示羡慕的那种挑战,他们也不能忍受。在这方面,文化人是非常势利的。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2.暴发户和民间企业家
        Show in the book
    • 但是,我们不能光凭这样的诗句就断定贺拉斯只是奥古斯都的一个吹鼓手。他和奥古斯都的关系要隐蔽和复杂得多。他对奥古斯都时代的政治凶险心有余悸,明白地表示自己“有心无力/战阵的枪林耸立,将死的高卢兵士/兵刃已断,帕提亚人受伤坠马,这些/场景不是随便谁都有能力描摹”,“我能胜任。时间不恰当/贺拉斯的诗进不了恺撒专注的耳朵。/抚摸不得法,就会挨警惕的他一顿踢”。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八 贺拉斯《讽刺诗集》
        Show in the book
    • 罗马后来灭掉迦太基是两国争霸的结果,但《埃涅阿斯纪》要暗示的是,罗马必须灭了迦太基,因为罗马的使命是成为世界主宰。这就像埃涅阿斯有他的使命,他必须抛弃迦太基公主狄多,不能让狄多成为他达成建立罗马这一使命的绊脚石。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所谓的“使命”可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但它却又是有用的,因为它能掩盖利益的动机,营造出一种正当性的神话。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文学家与权力政治的联姻
        Show in the book
    • 拉夫列尼约夫自己的写作也类似于维吉尔的写作,他是政治正确的,但说的却是一个人性的故事,打动读者的不是他的政治正确,而是他的人性故事。在政治限制还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进行自由创作,这可以说是维吉尔开创的写作范式。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文学家与权力政治的联姻
        Show in the book
    • 神话对于奥古斯都的宣传,犹如党国意识形态对于希特勒的宣传。有所不同的是,即使你不相信奥古斯都的宣传,你仍然可以欣赏优雅的拉丁神话诗歌。但是,如果你不相信希特勒的宣传,那么你也许对那些精心打造的文艺宣传作品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七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Show in the book
    • 在这些方面,奥古斯都跟许多其他的罗马统治者并没有什么不同。马略(Gaius Marius,约前157—前86)、苏拉和恺撒都曾用类似策略收买人心并称霸政坛。然而,奥古斯都在其他罗马统治者没有成功的地方也取得了成功。他结束了一个多世纪的内战。这本身已经足以为他赢得赞颂和荣誉,但这还不够,他知道他不能仅仅靠军队保住自己的位置。罗马的内战已经向他证明,单靠军队还不足以支撑独裁。所以,他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同时,必须赢得罗马人民的心灵,这才是更伟大、更重要的胜利。于是,他要求几乎所有接受他资助的诗人都试着为他写一部史诗,他们有的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这项宣传任务,有的接受了但未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唯一的例外便是维吉尔。奥古斯都要的是一部颂扬罗马人和罗马美德的罗马史诗,并要把他本人、他的血统和使命放进这部史诗。按照这样的要求,维吉尔着手为罗马人和奥古斯都编织一个与希腊史诗可以媲美的罗马神话世界。于是便有了《埃涅阿斯纪》。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七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Show in the book
    • 首领和扈从的关系是罗马政治不同于希腊城邦政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使得个人效忠于他的主人,而不是国家。这在罗马共和初期是一种不正式的形式,但是随着罗马机构制度发展成大型的政治党派和军事部队,首领和扈从也就成为罗马党派政治的基础,这也符合罗马内战体制性的需要。后来任何一个国家里的内战也都有这样的特点。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六 西塞罗
        Show in the book
    • 虽然西塞罗同情布鲁特斯(Marcus Junius Brutus,约前85—前42,他带头刺杀了恺撒)的共和派,但他却能看到:“恺撒有着天赋,有着精明,有着极佳的记忆力,有着文学的才能,有着勤奋,有着思想,有着细致;在战争中他的所作所为是伟大的,尽管这对国家来说是不幸的;憧憬了多年的王权,他通过极大的努力,冒着极大的危险成就了他的目的;他用宏大的场面、高耸的建筑、慷慨的施舍、丰盛的宴饮,安抚了常被人忽视的群体;用奖赏安抚了与他同甘共苦的随从;用仁厚安抚了他的对手;总之,他已经把恭顺的习惯带入了一个自由的社会——部分靠着威吓,部分靠着忍耐。”尽管西塞罗这样称赞恺撒,但他还是认为恺撒犯下了一项不可饶恕的大罪,那就是,恺撒是“祖国的谋杀者”(murderer of fatherland)。西塞罗在《论义务》(De Officiis)第3卷第21章里写道:“我们的暴君(指恺撒)必须死,因为他犯下了最恶毒的罪行,成为一个例外。为什么我们要收集一些小罪犯的证据——买卖的欺诈或非法所得?看哪,这里有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是罗马人民的国王,也是全世界的主人。他做到了!……因为,哦,不朽的众神!所有谋杀案中最恐怖、最可怕的事情——祖国的谋杀案——能否为任何人带来好处?”恺撒杀死了共和,他是国家的弑父者。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六 西塞罗
        Show in the book
    • 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看罗马与希腊政治思想的差异。第一,希腊的政治和政治思想以内向视角为特征,罗马的政治思想则以外向性为特征。换句话说,希腊人认为政治的本质在于城邦内的共同参与,但罗马人的政治目标则是创建和维持大规模的国家。第二,希腊人与罗马人对政治的定义不同。希腊人强调公民的教育和参与,强调共同性、对城邦的忠诚,鄙视自我利益。罗马人试图在一个大型的、异质的政治系统中处理自我利益问题,而这种政治系统所能实现的公民参与和公民责任与小型、同质的政治共同体所能实现的相比,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在这一点上,美国立国者在《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强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对抗和制衡以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这是罗马而不是希腊传统的政治理念。第三,希腊人更多地强调城邦之中为人们所共享的各种共同体价值,尤其是教育和政治参与(如伯里克利在其葬礼演说中描述的那样),而罗马人则把他们的领导人加以神化,看重权力和权力政治。罗马人通过多种方式对他们的领导人进行个人崇拜,尤其从晚期罗马共和开始,人们不是向城邦或者政治共同体效忠,而是向恺撒或其他伟大领导人效忠,他们的地位已经近乎于神。
      • From《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六 西塞罗
        Show in the book
    • 尽管奥德修斯并不完美,但他能够服从神明。在古希腊人那里,人服从神明,因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恰如没头没尾的故事,它的意义藏在它的开始和结尾之中,而头和尾都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神才知道这些人生旅程中的实情。人所能知道的不过是,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他的诞生就已经指向他自身之外的事情——他的父母、祖先,他突然出现的地方,或他是由某个神孕育的氏族创始人。每一个人从睁开眼看到第一线光明时起,就处于一种已然的秩序之中,就得遵守祖先传统的礼仪。我们在前文中说到的希腊人的好客之道和宾客友谊,并不是他们从基因里带来的,而是在神授予祖先的礼仪传统中学习来的。因此,希腊人相信,他还必须以真诚的虔敬,小心谨慎地把神明有权要求的崇敬归还给神明。
      • From《
        》二 荷马《奥德赛》
        Show in the book

© huyan00 2021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