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摘录

status
Published
type
Post
slug
21-2-clip
Column
date
Feb 2, 2021
summary
《债务危机》更新完毕,happy Valentine's Day
tags
clip
《债务危机》更新完毕,happy Valentine's Day

开源软件架构:GHC by simon and simon

虽然是差不多十年前,但清晰,提到最大一部分是类型推断,另外GHC代码出乎意料的少,当年只有11w

原则 by 瑞 达利欧

2 跨越门槛 (1967—1979年)
这个现实传递给我的信息是:“你最好弄明白其他时间、其他地点、其他人身上发生的事,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不知道这些事情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而且一旦发生在你身上,你将不知道如何应对。”
我太野性了。在加利福尼亚谷物与饲料联合会的年度大会上,我开了一个现在看起来很蠢的玩笑:我雇了一名脱衣舞女,让她在我演讲时脱掉外衣。我还在我老板的脸上打了一拳。毫无疑问,我被解雇了。
💡
只能羡慕的勇士
但该公司的经纪人、他们的客户,甚至那些解雇了我的人,都很喜欢我,并且愿意继续得到我的建议。更让我高兴的是,他们愿意为此向我付费。于是在1975年,我创办了桥水。
💡
还是个很有能力很受欢迎的人
不断真切显现的最痛苦的教训是,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定的:总是存在会给你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即使在看起来最安全的押注中也是如此,所以,你最好总是假设自己没有看到全部。
想想吧:把赚钱作为你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金钱并没有固有的价值,金钱的价值来自它能买到的东西,但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更聪明的做法是,先确定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想想你为了得到这些目标需要做什么。金钱只是你需要的东西之一,但当你已经拥有了实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所需的金钱时,金钱就不再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也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3 我的低谷 (1979—1982年)
我发现,我能够成功的唯一途径将是:
1.找到与我观点不同的最聪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够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2.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不能有明确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3.逐步归纳永恒和普适的原则,对其进行测试,将其系统化。4.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回报,并降低下行波动。
4 我的试炼之路 (1983—1994年)
所有了不起的投资者和投资策略都是有弱点的。在弱点呈现时就对其失去信心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就像在其有效时对其过于迷恋一样。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情绪化倾向,不会严格遵守逻辑,所以他们通常会对短期结果反应过度:情况不好时他们放弃,并以过低的价格脱手;好的时候他们又以过高的价格买进。
想要拥有很多优势,而又不暴露于不可接受的劣势之下,最稳妥的方式是做出一系列良好的、互不相关的押注,彼此平衡,相互补充。
我的规则很简单:如果事情出了岔子,你必须写入日志,写明其严重程度,并写清楚谁为此负责。如果一个错误发生,记入日志,你就没事;如果没有记,你就会有大麻烦。通过这种方法,问题会被呈送到管理者面前,这比管理者不得不把问题找出来要好得多。错误日志(现在我们称其为问题日志)是我们的第一项管理工具。后来我明白了,管理工具在促使人们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认识引导我创造了不少其他工具
1.把我们的真实想法摆在桌面上;2.存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歧,但人们愿意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更改观点;3.如果分歧依然存在,拥有一种大家一致同意的决策方式(如投票或者拥有清晰的权威),以便我们能够不带怨气地把分歧留在身后。
6 回报恩惠 (2011—2015年)
当我就权力制衡这个问题询问他时,他以尤利乌斯·恺撒推翻罗马元老院和共和国为例,说明确保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是多么重要。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
对于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而言,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是价值无限的。
💡
1. 对所有人真诚透明 2. 迭代一系列原则,自动化生活

债务危机

 
notion image
 

我如何看待信贷和债务

借款时,你不仅是在向贷款人借钱,你实际上是在向未来的自己借钱。
案例研究表明,债务危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债务本身,而是来自以下因素:(1)决策者缺乏知识,或缺乏权威,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2)整顿债务问题带来了一些政治后果,在惠及一些人的同时,损害了另一些人的利益。
决策者可以采取以下4种政策措施,以降低债务与收入之间的比率和偿债总额与用于偿债的现金流之间的比率。(1)财政紧缩(即减少支出);(2)债务违约/重组;(3)央行印钞,购买资产(或提供担保);(4)将资金和信贷从充足的领域转向不足的领域。

典型长期债务周期/债务大周期模型

虽然债务水平上升,但利息负担仍然持平甚至下降,因此偿债成本的增幅不及债务水平的增幅。这是因为央行(此处为美联储)通过降息保持债务融资扩张,但当利率降至0% 时,央行就无法继续使用降息这一政策工具了。此时,去杠杆化进程就开始了。
上图较好地反映了美国的债务负担的整体情况,但在以下两个方面并不充分:(1)该图没有展示各类实体负债水平的差异,而理解这一差异非常重要;(2)该图仅展示了通常意义上的债务,没有包含养老金和医保等负债,而后者的规模要大得多。在衡量一个国家的脆弱性时,更细化的分析是很重要的(但大部分相关问题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对周期的考察

央行一般可以通过降息刺激债务周期发展,推动经济走出衰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短期债务周期的顶部和底部的经济活力都会超过上一个周期,债务总额也会持续增加。原因何在?因为人的推动——人总是喜欢借钱、花钱,而不愿意还债,这是人的本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债务增长快于收入增长,造成了长期债务周期。
历史学家说,信用创造所带来的问题正是高利贷(为获取利息而提供的贷款)被天主教和伊斯兰教视为有罪的原因。
如上所述,通缩性萧条往往出现在大多数债务是国内融资的、以本币计价的国家,因此最终的债务危机会带来强制抛售和违约,但不会造成汇率问题或国际收支问题。
由于决策者分散不良影响的能力非常有限,大量债务以外币计价的通胀性萧条特别难以管理。

泡沫阶段

泡沫最明确的特征可以总结如下。(1)相对于传统标准来看,资产价格偏高。(2)市场预期目前的高价会继续快速上升。(3)普遍存在看涨情绪。(4)利用高杠杆融资买进资产。(5)买家提前很长时间买入(例如增加库存、签订供应合同等),旨在投机或应对未来价格上涨的影响。(6)新买家(之前未参与市场者)进入市场。(7)刺激性货币政策进一步助长泡沫(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泡沫破裂)。

萧条阶段

也就是说,去杠杆化进程基本上就是,人们发现自己所谓的财富其实大部分不过是他人的付款承诺,一旦对方不遵守承诺,自己的财富就不复存在了。当投资者需要现金,试图把投资变现时,变现能力就会面临考验,一旦未通过考验,就会造成恐慌,引发“挤兑”和证券抛售。显然,那些遭遇“挤兑”的实体(特别是银行,也包括大多数依赖短期融资的实体)难以筹集资金和信贷,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变现需求,于是爆发债务违约。

从短暂的通胀性萧条跌入恶性通胀深渊

通胀性萧条演变为恶性通胀的案例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者无法解决国际收支与偿债成本之间的不平衡,并在长时间内通过大量印钞维持对外支出。

通胀旋涡的演进

每一轮印钞之后,大部分增发的货币会被转移到实物资产或外国资产中,而不是被用于商品和服务支出以提升经济活力。

1918年11月—1920年3月:《凡尔赛和约》和第一次通胀

去杠杆和经济萧条带来的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左翼或右翼民粹主义与反动派领导人上台。

1920年3月—1921年5月:相对稳定

日益依赖资本流入来维持支出和经济活动水平使经济复苏变得脆弱,任何小事件都可能改变人们对德国经济前景的看法。

1922年1—5月:就暂缓战争赔偿谈判

据说小J. P.摩根在谈到时局时对一位朋友说:
协约国必须拿定主意,是想要一个还不起钱的弱小德国,还是一个有赔偿能力的强大德国。如果想要一个弱小德国,就必须让它保持经济虚弱;如果希望德国能支付赔款,就得让德国好好生存和发展经济,但德国也会因此强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经济上强大了,军事上也会强大。

1923年年底—1924年:恶性通胀告终

只要政府能够迫使央行印钞来偿还政府债务,新货币就可能贬值,货币应有的坚实基础就会被抛弃。这是央行应独立于政治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7—1929年:泡沫

在此期间,购买股票的资金来自快速增长的高杠杆,而且越来越多的杠杆操作发生在受监管、受保护的银行系统之外。一般来说,新贷款市场快速发展,并且大量加杠杆,这就是泡沫生成的预兆。银行通常能通过提供担保或者以一定的方式将资产重新组合打包,让投资者觉得这些新资产是安全的,而在没有一场危机来对这些资产进行压力测试的情况下,这些资产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是说不准的。如果不受监管者监督、理解和管控,这些“金融创新”通常会导致另一场危机。在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中(银行家以高利差借款给投机者,投机者以杠杆方式购买股票,推高股价从而赚钱),银行家和投机者赚了许多快钱。
通知放款造成了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资产/负债错配,因为借款人利用短期债务融资,购买高风险的长期资产,而贷款人向愿意支付更高利率的高风险借款人提供贷款。债务危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在泡沫期间承受了过高的债务/负债错配的贷款人与借款人会面临资金困境。
通常最严重的债务泡沫并不是与不断上涨的通胀率相伴,而是与债务增加助推的资产价格上涨相伴。央行往往犯下容忍债务增加的错误,原因是央行聚焦于通胀率和(或)经济增长率,而不是债务增加,资产价格随之上涨,以及将来债务能不能创造足够偿债的收入。

1930—1932年:经济萧条

一般来说,在国际收支危机期间,如果加息幅度足以补偿以弱势货币计价的债务人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那么加息幅度就会过大,国内经济无法承受。
重大债务危机期间的典型情况是,为了缩减债务,决策者几年实施通缩性杠杆政策,但他们最终认识到,债务缩减与财政紧缩给经济造成的下行影响过于痛苦,也无法产生必要的效果,因此转而采取更积极的政策。
1932年晚些时候,国会授予美联储更大的权力,美联储可以增印货币,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流动性。[插图]这一条款,即《联邦储备法》第13节第3条,对于美联储应对2008年债务危机至关重要。
政府“救助”金融机构引发公愤,这是“大众与华尔街”“劳动者与投资者”冲突的结果,也是萧条期间的常见现象。随着经济痛苦的加剧,民粹主义者会呼吁“惩罚造成这一乱局的银行家”,使决策者极难采取挽救金融系统和经济的必要举措。
如前所述,胡佛试图通过财政紧缩平衡预算,这是新手应对经济萧条的典型做法。
同样,正如去杠杆场景中的典型情况一样,如何应对危机的辩论变成了针锋相对的政治辩论,带有浓烈的民粹主义意味。
顺便说一句,政治家和决策者经常做出虚假承诺,这样的承诺是权宜之计,不符合经济和市场的基本面,断不可信。
到罗斯福胜选时,最富的10%的人获得45%的收入,拥有85%的财富,同时失业率超过20%。

1933—1937年:和谐的去杠杆化

 
notion image
3月9日,银行重新开业之前,国会通过了《1933年紧急银行法》。该法延长了银行假期,授予美联储和财政部空前的权力,为银行系统提供流动性和资金。更重要的是,该法给予美联储授权,以银行资产而非黄金作为后盾印发货币,切断了美元与黄金之间的联系,让美联储得以印钞,向银行提供急需的流动性。
(大多数人错误地以为大萧条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末,直到二战,所以我想澄清真实的情况。事实的确是直到1936年,GDP才回升至1929年的峰值,但从下图中的数字可以看出,退出金本位制是转折点,正是在这个时候,所有市场和经济数据都在触底。此外,这些平均值可能具有误导性,因为富人比穷人更受益于经济复苏,所以在1933年之后的一段时期里,很多人的处境并不像这些平均值所显示的那么好。这可能是人们通常认为大萧条贯穿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原因。)
1933年7月3日复兴计划逐步成形;在贸易年鉴中很快就第一条守则达成一致意见。两项政策出炉:每周工作40小时,12美元工资(非标准),不会大规模强制雇用工人
平衡是实现和谐的去杠杆化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和谐的去杠杆化,就得提供充足的经济刺激,抵消通缩压力,使名义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

1936—1938年:紧缩政策导致经济衰退

首次采取紧缩政策通常不会影响股市和经济。

2004—2006年:泡沫出现

加息不足以减缓债务融资支撑的资产增值。
债务泡沫一般出现在一个或几个市场,因此通常被平均值掩盖。对重要领域进行模拟金融压力测试,判断它们能否承受压力,如果不能,将产生何种连锁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存在泡沫的领域。
在所有金融危机中,个性品质、个人能力和团队协同能力是决定危机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本案例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保尔森(一个外向的前首席执行官,习惯大胆决策)、伯南克(一个在大萧条时期受过良好教育的内向经济学家)和盖特纳(一个熟知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程序的务实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品质互补,经常展开协调,三个人都愿意采取大胆行动,根据学到的新东西快速完善政策,这些因素对于他们应对这场危机至关重要。
强劲的资本流入使美国公民能够得到借款,进而维持超出自身收入的消费水平。
在此期间,贷款总量增加,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贷款来自受监管和受保护的银行系统之外的渠道。泡沫时期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在正常的银行系统之外开发新的贷款渠道(通常被称为“影子银行”系统)。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绕过发展成熟、监管完善的渠道,建立新的渠道。因为这种操作初期可以使各方受益。监管缺位降低了贷款成本,降低了借款利率和还款难度,投资者的回报也能小幅增加。通常情况下,影子银行会提供担保或资产组合和打包,投资者以为这些新的债务资产是安全的。如果没有危机对其进行压力测试,就很难说它们真如宣称的那样安全。通常,这些“创新”会导致危机。美国的这次债务危机正源于此。

2007年:顶部阶段

为什么投资者、银行、评级机构和决策者都被误导了?他们以为抵押贷款证券的风险比实际低,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们分析风险的方式。此时的常规方式是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是衡量近期市场波动率和投资组合的指标。当时,投资公司和商业银行普遍用其估算亏损程度与发生率。在计算投资者可以轻松地承担多大风险(即仓位大小)时,风险价值法通常以近期波动率为主要依据。简单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投资者所能承受的亏损上限是资本金的20%,而次贷每月最多亏损5%,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把5%这个数字套进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次贷杠杆不超过三倍,这种借款就是“安全”的。这种风险分析方式导致许多投资者加大风险敞口,以致超出了通常的谨慎水平。他们在风险价值法中使用近期的波动率数据,并大体预期未来波动率将保持不变。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也是一种愚蠢的思维方式,因为使用前期波动性和前期相关性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风险,但这种方式有利可图。事实上,在我们减仓时,客户还敦促我们加仓,因为我们的风险价值很低,我们便向客户解释了不加仓的原因。我们认为,根据当前形势推断未来,认为未来与现在仅略有不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明智的做法是考虑未来可能实际发生的一系列情况,甚至应该推断未来与现在将有天壤之别,因为平淡岁月往往给未来动荡播下种子,让下一轮经济衰退更加严重。这是因为低波动率和低风险价值会鼓励投资者增加杠杆率。当时,某些杠杆率已经接近100∶1。我认为,杠杆率比风险价值更能有效说明未来波动率。
随着金融危机蔓延至银行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参与者不再能够通过常规渠道获得信贷。伯南克考虑扩大美联储的贷款范围,不仅向存款机构提供贷款,而且直接放贷给各种交易对手,这一想法后来成为美联储应对危机的关键支柱。这项大胆举措的影响巨大,也从未实施过,伯南克不得不查阅规则手册,以确认其合法性。事实上,《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节授权此类贷款,虽然自大萧条以来,这项条款从未被调用过,但其仍然有效。在法规严格、制衡系统强大的民主国家,应对危机的典型挑战之一是,了解必要行动的合法性,并推动行动获得批准。
“道德风险”是美联储(和财政部)在整个危机期间多次遇到的难题。在重大债务危机期间,如何处理道德风险问题是决定危机演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无序借贷导致了危机,相关借贷者自然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政府也应该收紧借贷标准,大力加强市场纪律,但这样做就像要求一个肥胖者在心脏病发作后立即节食和运动。此时最重要的是为系统重要性机构输血(即提供兴奋剂),使其能够生存下来。一方面,让那些不负责任的借贷者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向他们提供适度流动性和借款,缓解信贷紧缩程度。过于追求这两点之间的精确平衡是一种危险的做法。此时,援助过多要比援助过少好得多。在大萧条时期,美联储允许大批银行集体倒闭,但这次美联储认为,尽管应该尽可能地降低道德风险,但它们的首要任务必须是拯救经济。
时任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与我的观点一致。他认为,金融危机期间,在道德风险框架内思考政策是错误的。只有政策非常激进,才能消除灾难性风险,所以容不得缓慢而精确的行动。[插图]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这一点。在流动性危机期间,如果政府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就会降低自身风险,提高系统健康程度。相反,道德风险框架使人们相信,如果任由事件自行发展,政府就会承担较小的风险。实际上,放任自流将会最终导致政府承担所有风险,因为政府必须把整个系统国有化,这将使危机成本和破坏性都大大增加。
这是利用数据挖掘(而不是合理的逻辑)来评估风险的经典案例。投资者增加杠杆,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安全的,而他们下注的情形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旦下注出现问题,自我强化的上行动力就会变成自我强化的下行动力。

2008年:萧条阶段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萧条”并不是严重“衰退”,两者的过程完全不同。“衰退”是实际GDP出现萎缩,随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而产生,随央行放宽货币政策而终结,可以通过调整利率进行妥善管控。“萧条”是金融去杠杆化导致的经济萎缩。金融去杠杆化导致投资者抛售资产(如股票和房地产),资产价格和股价双双下跌,迫使投资人抛售更多资产,导致信贷紧缩,经济活动萎缩,现金流恶化,投资者抛售更多资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换句话说,金融去杠杆化引发金融危机,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2008年9月:崩溃

这说明了另一个典型问题:政治约束与法律约束(因为难以考虑到方方面面)会妨碍决策者采取各方都视为有益的行动。

微言小义 (2021.01)

「也许科学与伪科学最鲜明的区别在于, 科学远比伪科学 (或 “绝对正确” 的启示) 更乐于承认人类的不完美和会犯错。 如果我们坚持否认我们的容易犯错之处, 那我们将能很有把握地预期, 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 贻害深远的错误——将永远伴随我们。」——卡尔·萨根

我如何应对替代者综合征

我也有,总的说不要多想,单纯做就可以了,犹豫的人更需要果断
作者提到几点:
  1. 别人都很忙,只在意做自己的事,你感到的紧张只是来自聚光灯效应。
  1. “我不是专家,但我也走这条路,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分享自己作为新人的成长就很有用。
  1. 你熟悉的觉得理所应当的,对别人可能很陌生很有用,只管分享。

浮世绘

“我自6岁开始即有描画物像形状之癖,半百之际虽不断发表许多画作,但自觉70岁前仍笔力不足。73岁方对禽兽鱼虫之骨骼及草木生态有所感悟。若继续努力,86岁时将有大长进,90岁时方能领悟绘画之真谛,百岁之际也许能达到神妙之境界,百十岁上的每幅画均当活灵活现吧!但愿掌管长寿之神相信我绝无戏言。” “所幸我从未被自古以来所形成的规矩束缚,在绘画上总是对去年的作品感到后悔,对昨天的作品感到羞愧,不断在寻找自己的路。现虽年近八旬,笔力仍不亚于壮年。但愿能有百年寿,努力之下成就我所追求之画风。” by 葛饰北斋
 
notion image
 

周小川:数字时代的中国支付体系现代化——DC/EP与数字人民币

Why Haskell is our first choice for building production software systems

如果包少也不是弱点,那问题只有适不适合

大熊猫真的是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伞”吗?

“问题的关键是单个保护伞不可避免地会有缝隙和漏洞,”王放说。“现在应该从只关注一种物种转向关注整个动物界的时候了。”

与我的导师蔡登老师的问答整理

方法论

爱因斯坦与韦伯

爱因斯坦对韦伯的恶感虽维持了很久, 甚至颇为小器地没有因韦伯的去世而消弭, 但最终很可能还是被时间冲淡了。

© huyan00 2021 - 2024